KickerRadio - KickerClub - Page 5

21 世纪社交媒体让人癫狂,滑板人也不例外。从微博,抖音到微信,instagram 等等…… 有人能很好利用它们为自己表现自我,有人却为了点赞而走向庸俗。社交媒体究竟应该怎么发布,怎么管理,赞助商和品牌最喜欢和最讨厌看到你发什么内容?来听听 Johnny Tang 的分享。

因为疫情期间的特别政策,很多签证到期的外国人回国后将暂时无法回到中国,而 Johnny Tang 的期限是这个月……于是我们找到他一起录了期节目,从 Nike SB 说到自己的社交媒体管理,还讲述了他从加拿大一路滑到上海,最终留下来的故事。系列广播也将按照这个顺序分为三期节目,第一期就来听听最近 Nike SB 大火的背后故事。

Danny Zhang 三岁就和父母定居美国,在圣地亚哥长大,大学毕业后回来上海一不小心就“沤”了 10 多年。

本期内容有些特别,是一段来自 2017 年 8 月 1 日和储卫的采访录音,内容是我们为去年的摄影集「沤着」所做的前期采访。

还在黑白电视机的年代,北京已经有了第一波玩滑板的少年,今年已经 47 岁的包哥就是其中之一,因为不久前看到网上一些对于北京早期滑板很不靠谱的报道,决定跟我们坐下来好好聊聊他眼中的北京滑板简史,以正视听。

这是一期特别节目,既不是飞说不可也不是 KickerTalk,而是友台 Observing The Process 在纽约对著名滑板导演 Patrick O’Dell 的专访。他们在播客里聊到了很多视频,从最早滑板杂志对滑手生活的影响,到越来越多的商业化行为,以及滑手的那些“喝酒和派对陋习”究竟是正常的,还是会毁掉自己?

湖北籍滑板摄影师王晨玮春节前回家过年,原本想只待一周就赶回上海,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待就是 70 天……前几天他终于回来上海了,我们一起聊了聊他这段时间在家的故事。

疫情尾声我们的滑板广播终于又回来了,最近几年随着 Dime 的崛起,加拿大一夜之间成了滑板潮流的风向标。

飞说不可给大家拜个早年,去年飞说不可没有按时更新(今年也不会),主要原因是袁飞这一年就忙着飞了。

国内 Barbershop 圈子里恐怕没有人不认识 Ollie,国内最早的 Barbershop 文化推广者,游离全球精研美式理发,在国内开设多家 HomieBarbershop,定期开班授课。